亚马逊大卖家选品经验分享
亚马逊,其实最近很多新卖家对于选品这个环节都不太重视,当然有些卖家本身有自己的工厂生产自己的产品,选品的这个环节可以换成开发产品,而其他没用自己生产产品的卖家,在面对市场上这么多的产品,应该怎么去选择呢?
下面我们通过大卖家的经验去思考这个问题:
1谈一下从做外贸电商以来的选品方面的一些经历
我们公司成立于2009年,事实上我们真正做外贸电商应该是2009年的下半年.今天我会从2010年开始讲产品方面的经验分享.在2010年一直到2011年,外贸电商的赢利其实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简单说就是如果你在淘宝上买一个东西转手在ebay或者其他地方卖出去,就可以获得达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利润率。
事实上在2011年八月份之前我们公司是以速卖通为主要平台,后来到了2012年我们开始从速卖通全面向ebay转移,因为在2012年的八月发生一件事情,就是速卖通跟Paypal解除合作,所以那时候我们把很多当时速卖通的人力转移到的产品开发方面.我们之前全部都是采购,是没有产品开发的,后来我们变成有专门的产品开发,从而把销售跟产品开发分割成两部分。
在这种模式下做了大概一年多时间,2013年底开始有比较多的中国卖家进驻亚马逊.当然也包括我们公司,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亚马逊业务量会比ebay高出好几倍。
我们都知道亚马逊经常讲的都是品牌或者爆款。
在2010年到2011年的时候我们当时的产品策略基本上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抄,而且大多数产品都可以保持在接近零库存状态,这种情况可能是很多小卖家目前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我现在觉得是非常健康的,因为现金流非常的充足,不用压货,我们当时有不断的去抄袭一家独立网站的产品,现在那家公司已经倒闭了,如果大家知道ebay的李氏春秋的话,它的作者叫李烈,后来出来创办了他自己做ebay的公司,后来就有了李氏春秋这个ebay攻略的博客。
当时我们卖的产品几乎都是蓝海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电子的元件,就是现在国外非常流行的这个行业它所涉及到的一些电子类的配件,只是配件不是成品,在当时卖的非常火的可能是平板,手机或者摄像头这些东西,我们当时设计的都非常少,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公司有研发的话发展趋势会处于良好的状态。
抄产品的这个事情,现在有很多程序员他们的玩法是用类似于火车头这样的采集工具或者直接自己写一个信息抓取的工具,然后上了海量的SKU,这种玩法常出现在程序员出身的卖家。
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用这样的软件,自己写的软件去抓海量的SKU,全部用表格方式导入到速卖通,他有二十万个SKU,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健康的,他的目的只是想在速卖通上把这批产品全部验证一遍,把好卖的抓出来,然后再逐个逐个的录制传到亚马逊去,这就是他的策略。
2012
我们开始有质量的去抄袭其他品牌卖家,并且进入了相对比较红海的那些品牌,就是比较热销的一些电子或者其他产品。
我们当时定位的方法就是直接用ebay的工具定位一个大卖家,然后把他们的产品找了一遍,找出最热卖的产品,看有没有利润的空间,如果有的话直接买样品拍照直接上架,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店铺,在ebay上非常容易找到他们,因为他们的缩略图外面的框框都非常的明显,在这一年我们公司的产品跨越了很多个品类。
2013
我们每寄出了一批比较热销的单品,我们对一些邮件进行扩展,现在有电子家具等等几个产品线,稍微有一个产品线的概念,去年我们的SKU其实是大量的增加的,这种事情其实很痛苦,因为有很多产品都卖不出,经常停到次年,还一直放很多产品在仓库里面卖不掉,成为滞销品。
2014